过早追求病毒性
很多创业公司,尤其是消费领域的创业公司,选择将病毒性摆在首位。在真正理解用户行为以前,他们便用尽各种功能与技巧试图将用户获取最大化。有两种常见原因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消费应用领域成功的门槛一直在上调。几年前,拥有几十万用户即可被视作大品牌。如今,判断的基准已提升至100万,并很快会增长至1000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等特定产品类别,目前正处于一种巨头割据的状态,留给创业新贵的机会已所剩无几。
很多消费应用依赖于网络效应。用户越多,应用为每个用户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大。没有人愿意成为唯一的电话用户。基于位置的本地化应用通常需要很大的规模,大部分的市场和用户生成内容企业亦是如此,以确保平台上有足够的交易和讨论让人值得一来。失去大量用户的Facebook也不过是空壳一具。快速获取大量的用户基础是传达产品预期价值的第一步。
结果,消费类创业公司和多人游戏的创建者常称需要重点关注病毒性和用户获取,因为他们认为有了用户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除非用户具有一定的参与度和黏性,否则即便拥有很多用户也不等于产品具有吸引力。
创业公司把所有的时间和金钱都投入到用户获取中,却只换来用户的迅速流失,这种过早追求用户规模的行为,其结果可谓是灾难性的。等到幡然悔悟想要再挽留住这些用户时,早已是覆水难收。你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让用户再注册一次。